教育部提高校人工智能創新18項重點任務,加大人才傾斜力度
2019-02-13 10:34:30
一、優化高校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體系
1. 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。
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學前沿問題,促進人工智能、腦科學、認知科學和心理學等領域深度交叉融合,重點推進大數據智能、跨媒體感知計算、混合增強智能、群體智能、自主協同控制與優化決策、高級機器學習、類腦智能計算和量子智能計算等基礎理論研究,為人工智能范式變革提供理論支撐,為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理論創新打下堅實基礎。
2. 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關鍵技術創新。
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算法、硬件和系統等,加快機器學習、計算機視覺、知識計算、深度推理、群智計算、混合智能、無人系統、虛擬現實、自然語言理解、智能芯片等核心關鍵技術研究,在類腦智能、自主智能、混合智能和群體智能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,形成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體系;在核心算法和數據、硬件基礎上,以提升跨媒體推理能力、群智智能分析能力、混合智能增強能力、自主運動體執行能力、人機交互能力為重點,構建算法和芯片協同、軟件和硬件協同、終端和云端協同的人工智能標準化、開源化和成熟化的服務支撐能力。
3. 加快建設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基地。
圍繞人工智能領域基礎理論、核心關鍵共性技術和公共支撐平臺等方面需求,加快建設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基地;以交叉前沿突破和國家區域發展等重大需求為導向,促進高校、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創新主體協同互動,建設協同創新中心;加快國家實驗室、國家重點實驗室、國家技術創新中心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、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各類國家級創新基地培育;鼓勵高校建設新型科研組織機構,開展跨學科研究。
4. 加快建設一流人才隊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。
支持高校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,培養、造就一批具有國際聲譽的戰略科技人才、科技領軍人才;支持高校組建一批人工智能、腦科學和認知科學等跨學科、綜合交叉的創新團隊和創新研究群體;支持高校依托國家“千人計劃”“萬人計劃”和“長江學者獎勵計劃”等大力培養引進優秀青年骨干人才;加強對從事基礎性研究、公益性研究的拔尖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的穩定支持。
5. 加強高水平科技智庫建設。
鼓勵、支持高校牽頭或參與建設人工智能領域戰略研究基地,圍繞人工智能發展對教育、經濟、就業、法律、國家安全等重大、熱點、前瞻性問題開展戰略研究與政策研究,形成若干高水平新型科技智庫。
6. 加大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力度。
支持高校新建一批人工智能領域“111引智基地”和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,培育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,加快引進國際知名學者參與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;支持舉辦高層次人工智能國際學術會議,推動我國學者擔任相關國際學術組織重要職務,提升國際影響力;支持我國學者積極參與人工智能相關國際規則制定,適時提出“中國倡議”和“中國標準”。